第(1/3)页 “吴太医,快快快,您快些。” 吴太医号过脉,神色微松:“太后是肝火太旺,臣开个祛火的方子,太后喝个两三次应当就无碍。” 太后躺在床上,咳得整个身体都在颤。 她刚刚昏死过去,这会儿才醒过来。 她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只是一时急怒攻心,并没有什么大毛病。 喝药没用,悬在心头的刀落下了,病自然就好了。 打发了吴太医,太后吩咐宫能全拟旨。 宫能全放下笔,心头骤然松了口气。 太后要早些想明白,卫巡抚好歹能多活半年,也不用跟太子殿下搞得这么僵。 “太后,奴才已经按照您的吩咐拟好懿旨,您要看看吗?” 太后摆摆手,声音疲惫至极:“不看了,还是你亲自往宗人府走一趟,太子呢?” “太子殿下忧心太后凤体,这会儿尚在外头候着呢。” “哀家可没那么福气让太子忧心。” 这话,没人敢接。 “你去吧,请太子进来,所有人都退下。” “是。” 听到脚步声在榻前落定,太后闭着眼睛,有气无力道:“哀家已经撤了指婚的懿旨,太子满意了吗?” “多谢皇祖母体恤。” “你满意就好。”太后睁开眼,偏头看过来。 就像她跟皇上说的,太子自小长得齐全,自身又优秀,是她所有的孙辈中最出色的一个。 又是储君,她对太子总是高看几分。 可他性子太冷,不管她怎么想同他亲近,始终觉得隔了一层。 让太子真正疏远她应该是在他九岁那年。 国宴上,太子一首诗,不仅让清王大惊失色,更让太后背脊发凉。 才几岁的孩子,居然作诗暗讽清王有谋朝篡位之心。 这是尚未登上九五就先犯了帝王猜忌的通病了。 当时她又是震惊又是愤怒。 既担心朝臣借此大做文章,又担心周明帝因此怀疑清王有不轨之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