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童年的风景 第十一章 如果此刻孤单,不妨抬头看看月亮-《时如阳光美如画》


    第(2/3)页

    而从正面看,鞋子的前端脚趾部分设计,如半张的鱼嘴。整双鞋超脱于视觉的饱和,以多色拼接,组合天马行空的时尚。

    旋转时,鞋子整体的黑、红、紫三层颜色,透出一种神秘的美感。

    那时的高珮有幸得以一见。

    那惊鸿一瞥,印象深刻,甚至觉得,那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美丽的一双鞋”。

    鞋面上,两边约有2厘米高的防水台,看起来就像一幢别墅前的矮木栅栏,带了孔的薄亦透明带点黑色的塑胶条带交叉横过鞋面,如一个大大的蝴蝶结覆盖在鞋面上。

    一朵设计小巧的花用古色铜扣固定在鞋头上,花瓣的颜色采用了穿插的方法,看上去似黑似紫。

    透明鞋跟里,如星星点缀般,包围鞋身的泡泡,如一条美人鱼的鞋身设计线条,拉长了脚型弧度和比例,让脚身看起来显得更瘦更秀气。

    柔软的防水台设计与横穿过鞋面的几条多孔条带,增加了水晶拖鞋的看点,提升了档次和时尚感。

    坡跟高跟鞋和方跟差不多,对健康的影响相对小些,它们能帮身体维持一定的平衡性,不会让人因大强度的工作产生眩晕感。

    拜托了高桂英及她的穿戴习惯,以及高珮心底关于小时候偷穿妈妈高跟鞋的秘密,高珮比任何时候,作了不少相关高跟鞋的冷知识。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穿坡跟鞋,身体重心既不前移,也不后移,不仅能预防肌肉和关节损伤,还能免除穿平跟鞋所引起的小腿后部肌肉过度紧张。

    这个以前高珮曾经在附近住隔壁的朱阿姨那里,听说过这种说法。

    但穿高跟鞋的害处,也略懂一点。

    关于高跟鞋的历史,据有关记载,中国在周朝就有高跟鞋了。

    2200多年前,周朝女性所穿的礼履,就是圆头高底的鞋子,姑且称之为“古代高跟鞋”。

    《玉台新咏》中有首《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写得很形象。

    那“高跟鞋”是有相当高度的,否则,脚还没有抬,怎么就让人看着像上了个台阶呢?这描述了1500多年前梁代女性的穿鞋情形。

    有时候,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不乏穿高跟鞋的女士或疾急行走或缓步弓腰路过..

    甚至视线转移到高桂英高姐姐身穿高跟鞋背对自己或是正对自己移步台阶时,高珮总会隐隐担心。

    既替高姐姐着急踩不稳高跟鞋,又担心高姐姐踩不稳台阶,主要也是高姐姐穿高跟鞋的走路姿势,摇摇晃晃,总给人一种很小心的感觉。

    历史上记载,唐宋时期也有“高跟鞋”。宋代书法家米芾在《唐文德皇后遗履图》的跋中记述,唐代长孙皇后的鞋子“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

    这种“高跟鞋”底高三寸多,下底窄小,诗人给这样的鞋子起了个很诗意的名字叫“晚下”。寓意为,鞋子的底是慢慢落下的,高而危。

    这种鞋子适合“妇人短者着之”,在宫廷贵妇、大家闺秀中很风行。

    拖爸爸的福,爸爸喜欢研究历史政治,连带着相关的历史书籍,高珮也会略了解一二。——而如今流行的女式坡跟鞋,类似于这种叫“晚下”的高底鞋,脚底如同踩了块砖头,让人视觉有沉重之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