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择偶标准-《京港往事》


    第(2/3)页

    梁微宁轻抬眸子,目光静静落向前方那道优越出众的身影。

    前半段采用‘闲访’模式,就是边走边聊。

    由主持人随行,引导并控制访谈节奏,摄影团队全程跟拍。

    梁微宁落后几步,作为与主题无关的人物,她只能陪同,不能入镜。

    后半段,场景设置在一片湖泊前,绿色草坪上搭着中式原木桌和藤椅,一壶白茶两只青釉瓷杯,一改《观察者》往日严肃做派,这次颇有闲庭漫步纵观大势的格局。

    看起来,电视台为创下本次访谈的收视新高,真是做足了噱头。

    进入私人专访环节后,女主持变得不再那么游刃有余,提问时总在不着痕迹观察对面男人的脸色。

    毕竟,探讨陈先生的私生活,本埠财经记者能够完全做到稳如泰山的,几乎为零。

    提及择偶标准,陈敬渊没有回避,平稳的语气落入收音器里,显得有几分认真。

    他说:“一切事物在得到前,未知与不确定性,更具有等待价值。”

    梁微宁闻言,忍不住清眸微转,拿余光扫了男人一眼。

    原来大佬对自己未来另一半,也有着开盲盒般的冒险精神。

    听到男人的回答,主持人略感意外,同时亦怀揣着侥幸,期许可以得到更多信息。

    对方继续问:“目前在陈先生心里,有合适人选吗。”

    这才是真实目的。

    无非就是想确认联姻消息是否属实,以此增加话题热度。

    梁微宁暗诽间,却听陈敬渊淡声反问:“什么才叫合适。”

    合适。

    主持人略作思考,列举出三点硬性条件,比如:“匹配您的身份地位,贤内助,门当户对。”

    “仅此而已?”

    短短四字后,陈敬渊便陷入了沉默。

    现场访谈,最怕受访者突然冷场。

    就在主持人绞尽脑汁想要拉回话题之际,原木桌对面传来男人清淡嗓音。

    “既然这样,不如开发一套婚姻智能系统,按照你所说的规则进行精准结合,岂不是更省时省事。”

    清风徐徐,梁微宁端立在男人身后,几步之遥。

    她看他漫不经心端起茶杯,从容啜饮。

    阳光自茂密的树叶间细碎洒下,铺落在男人线条清晰的侧脸,眼角泛着兴致索然,对这所谓私人专访环节,再无继续聊下去的欲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