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不过问题发生在张一谋的身上,大家还有兴趣去关注一下,而更多的烂片由于无声无息,根本无法引起观众的关注。 一个奇怪的现象正在形成,哪怕是一部被全民批评的电影,实际也意味着,它在商业上所取得的成功。 《十面埋伏》遭受的讨伐,实际上正反映了中国电影商业化的步履维艰。 以张一谋为核心的第五代导演,当初走上影坛的时候,也曾向商业电影作了坚决的拒绝。 张一谋可能在当初拍摄《红高粱》的时候,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会加入到商业电影的大旗下,接受观众的考验。 商业电影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全盘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没有任何电影之外的因素决定着电影的品位高低。 商业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公平的竞争,也是一种通透的平台,更是强者林立的电影中心广场。 一切以观众的直接感受为基础,最大程度的调动观众的情感体验为圭臬。 商业电影更透明,形式上更简单,手段上更没有遮羞的幕布,更显示出对电影基本叙事能力的整体把握。 张一谋执着的跳入商业电影的大潮,算是冲在了第五代导演的最前头,他的成败得失,也告诉了人们商业片远非想象得那么容易。 也许张一谋早就有所准备了,只不过那是在《英雄》之前,《英雄》的成功,让他对自己的认知出现了误判,觉得只要仿照那个套路,大明星扎堆,高标准的制作,就能获得成功。 于是…… 公映前被吹上天,公映后被骂到底,花费张一谋巨大心血的大片,成了人们泄愤的工具。 对于网上出现的骂声,张一谋还能保持克制,但张卫平却坐不住了,严词称这是个别媒体的曲解。 怎奈,骂声依旧,张一谋在这个七月注定只能听取骂声一片。 可即使如此,首映当日,内地票房过千万还是证明,张一谋这个西北老农,依旧站在中国电影的最高点,观众们还得继续陪他玩。 这同样是一个怪现象,骂的人越多,关注度就越高,好些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看到媒体和网络上的评论之后,也带着满心的好奇走进了电影院,想要看看这部电影到底有多遭人恨。 这么一来,又为《十面埋伏》贡献了不少票房。 而此时,张楚已经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他的另一部电影《八角笼》即将上映,让原本就热闹非常的7月电影市场,再添上一把火。 相较于对如何运作商业片还不怎么熟悉的内地,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市场商业片的最大供货商,早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张楚抵达美国当天,就被安排接受了一系列的采访,随后又接到了通知,他的UFC次重量级金腰带,迎来了一位挑战者。 亚美尼亚的格斗高手。 这个国家在哪? 张楚扒着地图都找不见。 既然UFC上赶着送钱,张楚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于是转天,这场早在张楚赴美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宣传的比赛如期进行。 只用了半分钟,救护车拉走了那位不知道从世界哪旮沓冒出来的高手,张楚成功捍卫了他的金腰带同时,收获了1000万美元的出场费加奖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