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要说皇上这么看重自己,就算皇上没有表示,自己做臣子的,为君分忧也是本分啊! 王永光一头扑倒,“臣万死不辞。” “好!”崇祯示意一旁等候已久的小太监,递给了王永光一道火漆封住的信函。 “等到建州退去之后,朕要重新廷推内阁和六部尚书人选,届时吏部名单,就以此为准。” 王永光心中悚然,明白崇祯这是对朝廷的应对无方不满,准备借自己吏部名义,发起一次大换血。 “陛下,此举是否过于激进?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 崇祯摇头,“朝堂不动荡一下,恐怕动荡的就是这大明江山!” 听到崇祯斩钉截铁的语气,王永光下意识看了一眼信封。 吏部的权力和尊严,完全就在于这份名单的提名权和建议权上,崇祯如此插手,让他这个吏部尚书宛如木偶。 “陛下,廷推之前,吏部能否先看看这名单,再做酌处?” “我意已决,何须酌处?” 崇祯警告的瞪了一眼王永光,“廷推之前,这信封不可拆封,更不能让朕听到外界得到了半点风声,否则必然严惩不贷!” “皇上,这恐怕与制度不符吧。”王永光六神无主,急得满头大汗。 比起失了面子,更重要的是,这种官场地震,总得让作为当事人的内阁大佬提前有个准备。 否则被万岁突然袭击,他们不敢质疑圣意,但却难免怀疑自己作为吏部尚书独断专行,进了谗言,才导致自己下课。 王永光虽然一直不喜东林,以无党自居,但他还是明白和睦的同僚关系在官场的重要性的,否则他也当不上吏部天官。 得罪大明最顶级的这批文官,简直是要他的命! 崇祯只是没有表情的轻轻扫视了他一眼,“袁督师私自议和、擅斩大将,恐怕也与制度不符吧!” “但朕并没有听信某些人的谗言,反而送了他一场大功劳。” “因为朕知道,袁督师即使违背了规则,他的初心也是为朕分忧,而不是如某些尸位素餐之徒,虽然表面廉谨,实际完全没把朕放在眼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