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 鬼佬-《铁肩柔情》
第(3/3)页
不过,何晓军的英语,也只是与史密特的海山话认知程度差不多,所以,才说了几句就卡了壳,不得不又改用海山话来说。
此时,“鬼佬”史密特惊奇地发现,在这个小县城里,竟有一个会英文的年轻“土著”。
就这样,两人就半海山话半英文地交流了起来,说到了自己辞不达意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冒出了自己熟悉的语言来补充。
海山话夹英文一通交流之后,毕竟两人都有一种的语言不常用,所以,交流得也不太顺畅。
“鬼佬”史密特在说急了之下,又一次冒出了一种他熟悉的、两人交流中没有出现过的新语种,是双方都精通的语言——白话。
此时,两人才算真正开始了无障碍的交流。
在这小城中第一次遇上一个能完全与自己交流的人,而且,何晓军要这个东西又真的有用,还是作在正当的、利民的地方,所以,一向古板之极的“鬼佬”史密特,也没有收何晓军的钱,破天荒就把那三个教会资产的铁皮盒子送给了他,而且,还说要与他交个朋友。
收下了“鬼佬”的铁皮盒子之后,何晓军马上赶到城里的打铁铺里,找铁匠让他按他的设计,打了个特制的炉架。
这个特制的炉架,能使煤炉一次过“照顾”到三个铁皮盒子。
这套专用的滚粥用具做好之后,让何晓军的做粥速度比平日提升了六倍之余,还让他节约了不少的柴火。
不是吗?原来一个炉子一次只能做一碗粥,现在能一次做三碗,而且,用铁皮盒子做粥,还能省下一半的时间,这综合起来,还不是节能增效?
去了一次教堂之后,竟能解决了自己生意上沉积已久的大难题,这情形,当然就让何晓军喜出望外了。
不过,在何晓军大喜之际,大牛就郁闷了。
大牛的郁闷,只因自教堂回来之后,他们的摊档里多了一个特殊的常客。
这个特殊的常客,就是传教士——“鬼佬”史密特。
虽然,大牛的伤是“鬼佬”给他医好的,但他的心中就是接受不了这个红须绿眼惨白皮肤的“鬼佬”,每次见到了他,大牛就感觉浑身都不舒适,就是在大热天里,寒毛也会倒竖,鸡皮疙瘩出个不停。
所以,“鬼佬”史密特频繁在饮食摊档出现,大牛就不情愿了。他宁愿没有那几个铁皮盒子,做少点生意,也不情愿老是见到这个他看不顺眼的“鬼佬”。
可惜,搭档何晓军却不清楚大牛的心事,每次“鬼佬”到来时,不但热情招待,还与他用那“鬼”话说个不停,打成一片火热。让“鬼佬”在宾至如归中,出现在摊档频率更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