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张献忠的劣势-《要塞之贼主天下》
第(1/3)页
第六十九章 张献忠的劣势(第1/1页)
广宁城算是蜀州北面一座大城。
此时的广宁城中大西军守军也有两万余人,守将叫做梅沙甲,在投降张献忠之前是广宁副将。
张献忠攻打广宁,广宁主将战死,张献忠的残暴之名人人皆知,他担心自己坚守下去,不仅保不住城池,恐怕城破之后满城百姓的性命也都保不住了。
所以最终下令投降。
张献忠当时为了给其他人城池的明军将领树个榜样,接受了他的投降,不仅没杀他,而且还让他继续镇守广宁。
当时在广宁认游击将军的党智勇也被任命为剑门关守将。
张献忠此举并非是信任这些降将。相反,除了他手底下的那些嫡系人马之外,他谁也不相信。
在明末群雄之中,张献忠能够脱颖而出,横行天下,最终据地开朝,最重要的就是他他出神入化的游击战术了。
在张军之中,骑兵和步兵的比例是“马七步三”,主力部队人人有精骑或者配备双马,作战时来去如风,一日夜可以奔行数百里地。
每到一处,在缴获战利品的时候最看中骡马等,其他的并不在意。
张军拥有强大的骑兵,来去如风,行踪诡异,让官军追逐不暇。
速度带来主动,而主动是取胜的关键。张献忠所部惯于“以走致敌。”
张献忠一生当中不打防御战。在进入蜀州之前,他的战略原则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避免死守一隅,高速度的流动作战。
他们没有固定不变的据点和进攻目标,从不死守一城。他们所进攻的地区,往往都是明军防备最虚弱的地方,所以才能经常性的避实就虚,节节取胜。
相比之下,明军就要笨重的多。他们处于明处,每个据点都要驻兵固守,永远处于守势,战线拉得很长。
他们被庞大的后勤所制约,被流寇拖着走,要围根本围不住,要追也追不上,经常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然后据地开国之后,形势完全变了。
做了皇帝,就要派兵四处把手自己的帝国。不但要在边境上陈列重兵,每个城池里都要驻守兵力来镇压反对他的势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