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无论是哪一类,只要受到了强烈的震动,几乎所有机关,都会出发。那么这个机关术便没有任何作用了。 又例如这间屋子的机关术,虽然增加了电力操控。但是却非常容易被入侵,当程序被关闭后。所有机关术,便都失灵了,.......” 叶修文为提尔解释机关术,还有他的作用,就是免得他在上当受骗。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老的,旧的技术,就是要被淘汰掉,否则留着也是浪费生产力。 当然了,一些传统的东西,的确不能丢。例如礼义廉耻。 要说这礼义廉耻,其实也是有典故的。 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而五代史冯道传则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所以,历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一但掌握政权而面对治国安民之要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治民的首倡:“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尊敬适当的态度和行为;义、公正无私的道理或举措;廉、不贪不污及纯正高洁;耻、为不当的言行举止有羞愧之心。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两千七百年前振兴齐国,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 而在管仲看来,廉耻是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然而事实上廉洁这一品质的养成却远非那么容易,作为廉洁的对立面,腐败问题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社会而生,它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困扰着各朝代政权的一大顽症。 尽管各朝代灭亡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无法逃脱兴亡周期率的轮回:从王朝初期狠抓反腐败斗争,到王朝中叶后反腐败制度渐渐松弛,变得有名无实,再到王朝后期便腐败盛行导致王朝灭亡,然后新王朝又从头开始一轮新的轮回。而清廉自持的官吏之少,也是屈指可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