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等税银收上来之后,朝堂之上,不但三位大学士松下一口气来。 就连其他官员,也都十分欣喜,尤其是户部的官员。 有钱才好做事,没钱一切休提。 户部的官员,有一部分是大夏的旧官。 即便是新进提拔上来的,也经历过去岁国库无钱的窘迫情况。 如今有钱了,他们的底气一下子也足了起来。 而华夏,改制的可并不仅仅只是农税。 还包括盐税和商税等。 贾琮直接将盐政收归国有,当初铲除江南八大盐商,便是为了这件事情做局。 将盐收归国有之后,食盐的价格,就能够调控。 也不怕有人在食盐上面做文章。 而盐税,自然也有了大幅的增长。 而华夏的商税,采用十税一的征收比例。 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比方说,明朝的商税大约是十五税一。 元朝更是三十税一,到了后期甚至有六十税一的夸张比例。 但是在那些朝代,并不是交了税就万事大吉的,只要没有后台,必然还会遭到层层盘剥。 并且有些时候,还要多次交税。 而在华夏,只要足额交税,便万事大吉。 朝廷绝对保证商户的安全,并且保证绝对不会有多次交税的情况发生。 因此,华夏的商税虽重,但是商人,却几乎都没什么抱怨,甚至还十分喜欢现如今的商业氛围。 因此,如今华夏的商业,也逐渐开始复苏起来。 而所有的税赋加在一起,已经逼近一个小目标。 当然,这个小目标的单位不是人民币,而是银子。 而这,还只是华夏刚刚立国,商业才刚刚起步的缘故。 若等华夏彻底发展起来,商业兴盛之后,怕光是商税,都能达到一个小目标的程度。 如今国库里有钱了,贾琮的一些筹措,也完全可以施展了。 不过,如今到了年末,可以提前准备着,只等来年再实施了。 …… 因为税收征收的十分顺利,国库充盈,因此贾琮也是十分开心的。 因此,贾琮决定,带着太后和嫔妃,去汤山行宫放松几日。 汤山(并非现实中的汤山)行宫,修建在京城之外的汤山,因为山上有温泉,因此特意修建了这个行宫。 当然了,这个行宫,还是大夏朝时修建的。 贾琮登基之后,还不曾去过这里。 如今国库有钱了,贾琮也不吝啬,早已命人将汤山行宫修缮了一番。 好吧,其实即便是去年,国库虽然没钱。 但是贾琮自己的内帑小金库,还是十分富裕的。 但是国库没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贾琮也不好太过显露自己的小金库不是? 一旦被户部的官员惦记上的话,他的小金库,只怕就要不保了。 别看这些年他经商,着实积累了不菲的身家。 但是放到国家层面的消耗,就完全不够看了。 而现如今,国库里有钱了。 只要没什么大事,这些税收一年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因此,贾琮也就不怕户部的官员,会惦记他的小金库了。 因此,这一次,贾琮大胆地自掏腰包,命人修缮了汤山行宫。 而各嫔妃还有皇子、公主,听说过几日便要去汤山行宫,无不欢呼雀跃。 尤其是对那些嫔妃来说,她们身份固然尊崇。 然则这皇宫,何尝不像是一个牢笼,将她们囚禁在这牢笼之中? 像是皇后和几个皇妃,皇上还时常带他们私下里去城里游玩。 但却是从来不曾带过她们的。 如今竟然能去汤山行宫游玩,她们如何不开心呢? 听说,汤山行宫,环境十分优美,尤其是秋末之时。 满山的枫叶如火,山上还有瀑布、潭水,还有温泉等等。 光是想想,就让她们无比神往。 甚至不止是她们,便是她们的丫鬟,都开始兴奋起来。 而就在此时,远在交趾国和华夏的接壤处,却是有一件大事发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