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十一个人,未必便会齐心,皇上有机会瓦解他们的联盟的啊! 有太多的方法,皇上如何会如此刚烈?如此决绝? 而十一位忠臣,此时也都傻了眼。 他们逼迫皇上的时候,从来都没想过,皇上会真的让他们乞骸骨。 他们虽然说着乞骸骨,但并不是真的想乞骸骨啊! 当今圣上,乃是圣明君王,又是开国之君。 必然会有作为,必然能够开创中元盛世的! 而他们这些老臣,也必将能够流芳于世,甚至也能博得一个如大唐房谋杜断一般的名声。 而现如今,这一切,却是全毁了。 这一刻,这十一位大员,心里无比后悔。 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此时,他们却是没有退路可走。 他们只得双手颤抖着,除掉头上的官帽,缓缓放在地上。 然后又跪倒在地,给贾琮谢过恩之后,起身缓缓离开。 那一瞬间,他们似乎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退朝之后,寇大学士、秦大学士还有林如海三人,都没有离开。 他们跟着贾琮,来到御书房。 进了御书房之后,三人同劝贾琮,不可让这十一人都乞骸骨。 贾琮讶然问道:“不知这是为何?他们反对新政,觉得无法胜任,那就让他们离开好了。” “他们不能胜任,便让能够胜任的人来做好了。” 寇大学士耐着性子说道:“皇上,这十一位大人,都是朝廷肱骨之臣。” “他们同时离去,六部必定大乱,朝堂必将运转不畅,还望皇上三思。” “并且,皇上才刚刚登基,就同时让十一位朝廷重臣乞骸骨,传扬出去,对皇上名声有碍啊,还望皇上三思!” 贾琮听了,不由大笑道:“寇师,从来都不是朕逼他们走,而是他们在逼朕啊!” “朕也是头一次听说,竟然会有十一位重臣逼迫开国皇上的事情发生。” “朕若退了这一步,以后势必会步步退让!” “新政不是请客吃饭,却是万万退让不得。” “至于朝廷会大乱,朕却觉得,决计不会。” “所谓肱骨之臣,也不过是他们做得多了,熟能生巧罢了。” “我只问寇师一事,许多朝代的开国皇帝,身边的大臣,往往都是陪伴他一起打江山的旧部下。” “难道当时之日,就惟有那一地出人才不成?” “当然并非如此,而只是恰好给了他们施展的平台罢了。” “由此可见,这朝堂之事,并非离了谁就无法运作的。” “有三位大学士在,朕从不怕朝堂会乱,六部运转不畅。” 听完贾琮所言之后,三位大学士,也是久久不语。 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贾琮说的,其实极有道理。 这十一位重臣,固然位高权重。 然则这十一位老大人,平时还真未必就做许多事情。 朝堂之上,只要不减员半数以上,都不会停摆。 就拿明朝开国时期来说,朱元璋满天下杀贪官,都杀成啥逼样了? 许多官员,甚至都要戴枷锁办公。 那时期的明朝乱了吗? 并没有! 三位大学士,见无法劝阻贾琮,也只好无奈离去。 等他们走后,贾琮又命人将倪二召了过来。 倪二本是市井之人,他没读过书,识不得几个字,也不会带兵打仗。 但是搞情报是一把好手,贾琮击溃清军,最终夺取天下,倪二也立下不小的功劳。 贾琮让倪二成立锦衣卫,任命他为锦衣卫指挥使。 这是个正三品的官职,但是锦衣卫指挥使,重要的不是品级,而是手中的权利。 锦衣卫可对内监察百官,对外负责收集周边国家的各种情报信息。 并且拥有直接捉拿朝中大臣的权利。 锦衣卫就是皇上手里的一把刀,专门为皇上服务。 用好了,就是一把利器,用不好,必将成为祸端。 而目前来看,贾琮十分需要锦衣卫这把刀。 倪二做别的事情或许不成,但是干锦衣卫,还真是手拿把掐。 将倪二叫来之后,贾琮便吩咐倪二,让他收集十一位乞骸骨的朝廷大员贪腐等证据。 好吧,这十一人,其实还真没在新朝贪腐过。 毕竟,华夏成立才多少时日? 但是他们在前朝,必定是贪墨过的。 贾琮这实属用今朝的刀,来斩前朝的官员了。 而倪二,别无他话,得到贾琮吩咐之后,直接领命下去。 贾琮已经决定对他们下狠手了。 正如他所说,新政,不是请客吃饭,没有那般谦恭礼让。 推行新政,是要流血的,绝对退让不得。 但凡有一丝退让,都有可能会导致新政的失败。 既然如此,那就不如从一开始,就亮一亮屠刀,让他们惧怕好了。 且说退朝之后,文武百官,超过九成之人,纷纷赶到十一位乞骸骨的重臣家中集会。 这些官员,无不义愤填膺,为这十一位老大人鸣不平不已。 甚至有人串联,要所有人都集体罢工,让六部彻底瘫痪。 必定要逼迫皇上让步不可。 他们觉得皇上对士大夫极为不尊重,他们必定要让皇上知道士大夫的厉害之处。 而有人提议之后,响者云集。 这里面,便包括梅翰林。 是的,梅翰林作为前朝旧官,如今也在新朝为官。 甚至梅翰林之子,也一并入职翰林院,父子双翰林,成就了一段佳话。 众人都散去之后,回到家中。 梅翰林之子不由问道:“父亲,我们果然要罢工,真的让六部陷入瘫痪吗?这样一来,岂不是将皇上得罪狠了?” “要知道,我们梅家,本就是得罪了皇上的。” 梅翰林之子和薛宝琴本是有婚约的。 不过等薛宝琴来到京城,准备晚婚的时候,梅翰林家,却是爽约了。 而如今,薛宝琴则是成了皇妃。 薛皇妃,未必不会吹耳边风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