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皇上文治武功,实乃千古一帝,皇上以往所写的文稿,小女子都极为喜欢,可倒背如流。” “小女子对皇上,自然钦佩之至,只盼着能够在皇上身边端茶递水,铺床叠被伺候,便心满意足。” “只是小女子蒲柳之姿,又兼名声也……因此并不敢求任何名分。” “只盼着皇上不撵我出宫,只要让我在皇上身边伺候着,也就知足了。” 贾琮听了笑道:“既然你有此心意,便留在这里吧,阴差阳错,倒也不失为一段妙事。” 秦可卿主仆三人,闻听此言都是大喜过望。 皇上不但不计较宝珠的欺骗,甚至已经默许了此事,小姐终于能够真正成为娘娘了。 此时主仆三个,脸上早已露出笑容,泪珠兀自挂在脸颊,当真像是三朵带露的花朵。 主仆三人,欢喜了一番,这才发现自己窘态,忙向贾琮告了罪,忙去梳洗一番,才来服侍贾琮。 当日晚上,贾琮便宿在了此处。 而秦可卿,自有一番妙处,不可与外人言也。 到了第二日,贾琮看到床单上的一抹嫣红,不由越发怜惜起秦可卿来。 原来,贾珍这个老梆子,真的没让贾蓉碰过她。 而在自己还没有得手的时候,就一命归西。 接下来,登基大典一日日临近。 朝中文武百官,尤其是礼部的官员,不由忙碌起来,几乎忙碌到脚不沾地的地步。 不过贾琮倒还好,这些事情,只交给底下人去做便是了。 却说众女进宫之后,按照宫中的规矩,少不得有教习嬷嬷来教授宫中的娘娘礼仪。 宫中的礼仪,自然是极为严苛的。 就连林黛玉这个皇后,都有些不适。 薛宝琴和香菱等女,也觉得局促。 倒是薛宝钗,竟是如鱼得水,倒是觉得这宫廷礼仪,十分合自己口味。 而最难忍受的,倒是要数晴雯了。 晴雯本是个爆炭性子,一点就着,再加上贪玩,哪里受得了这般拘束? 这几日,便一直不耐烦听从教习嬷嬷的管教,多番顶撞。 教习嬷嬷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等烈马,又兼听说这位娘娘在皇上身边服侍多年,深得皇上喜爱,也不敢多做管束,心里只是不忿。 这一日,就在八个教习嬷嬷正在教晴雯规矩的时候,晴雯又不耐烦起来。 这时,一个教习嬷嬷不由说道:“奴婢劝娘娘,便是不为自己打算,也要为小皇子多做打算才是。” “娘娘如今年轻貌美,然则女人终究有年老色衰之时,宫里最不缺的,便是年轻美貌的女子。” “等将来娘娘年老色衰之时,又该如何呢?到时候又该如何庇护小皇子?” 听到这番话之后,晴雯不由久久不语。 晴雯这性子,素来不耐烦受管教。 然则自从生了儿子之后,却也改了许多。 如今听完教习嬷嬷的话之后,晴雯便一下改变了许多。 开始乖乖跟着教习嬷嬷学起规矩来。 八个教习嬷嬷,见状不由对视一笑。 她们在皇宫多年,还就没有她们降伏不了的烈马。 却说这一日晚上,贾琮来了晴雯这里。 原本晴雯都会跳出来相迎的,不料今日却是没有。 而是规规矩矩的领着太监、宫女给贾琮请安。 晴雯的礼仪,竟是做的一丝不差。 在她身上,贾琮竟是看到了几分薛宝钗的身影。 见状,贾琮不由微微皱起眉头来。 宫里有一个薛宝钗难道还不够吗? 进了屋里之后,贾琮照例遣散众人,屋里只留晴雯和几个宫女服侍。 此时,晴雯仍然规规矩矩,不敢逾矩一步。 这让贾琮越发不自在起来。 贾琮不由皱眉问道:“晴雯,你今日为何如此规矩?倒是让朕觉得你像是换了个人一般?” 晴雯不由说道:“回皇上,进了皇宫,自然不能再如还在宁国府时那般了,人总是要长大的。” 贾琮不由再次问道:“晴雯,是太后让你学的这些规矩?” 晴雯忙是说道:“皇上,不是的,是宫里的教习嬷嬷。” 贾琮冷笑道:“你以后不用学这些劳什子的规矩,这规矩拘束的人都是一般样子,还有什么趣味?” “我知你心中顾虑什么,实在是大可不必的,你便是你,若你也和你宝姐姐那般,这还是你吗?” “我喜欢的,可不是规规矩矩,循规蹈矩的晴雯。” 听到这句话,晴雯不觉中早已泪流满面,她忍不住钻进贾琮怀抱之中,低声喃喃说道:“多谢三爷。” 到了第二日,贾琮便下令,驱散了所有教习嬷嬷,以后宫里的娘娘,都不用再学这些劳什子的规矩。 不知不觉中,便来到了登基大典举行的日子。 典礼的筹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接下来,由礼部官员,开始祭祀天地宗社。 这是向上天禀报,自己乃是被天命所选中的正统皇帝。 这一步骤,倒是不需要贾琮自己去做。 很快,便是进行到了第二部分。 这时候,贾琮身上,早已换上龙袍。 褚黄色的龙袍上并绣有9条龙,间以五色云彩。 领前后正龙各1条,膝部左、右、前、后和交襟处行龙各1条,袖端正龙各1条。 穿上龙袍之后的贾琮,越发显得威严华贵。 贾琮端坐在龙椅之上,接受百官的朝贺拜见,以明确君臣之分。 下面文武百官,高呼万岁。 至此,登基的礼仪,便基本宣告完成。 接下来,就要昭告天下,改年号为中元。 同时还要大赦天下,并且开恩科取士。 对这些,贾琮也并没有做任何变动,一切萧规曹随。 而登基之后,贾琮开始封梅夫人为太后,封林黛玉为皇后,封薛宝钗为皇贵妃。 封薛宝琴为皇妃,封其他诸女为妃。 然后,贾琮又封贾琏为宁国公,赐他宁国府。 至于宁国府中住着的尤氏,贾琮命她搬入大观园中,和李纨母子为伴。 贾琏虽然是纨绔子弟,但也算得上是红楼中少有的还有良心的人了。 贾赦曾让他去寻石呆子求几把古扇,无奈石呆子油盐不进,多少钱都不卖。 贾雨村听说了此事,就设套将石呆子打入大牢,抄没家产,将扇子送给贾赦。 贾赦当面问在贾琏脸上,问他人家贾雨村是怎么搞到扇子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