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且说幽州大军,对盛京隐隐间呈三面围攻之势。 盛京城内,君臣齐齐慌乱起来。 幽州军势不可挡,满清覆灭,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吵作一团。 有人坚决要恭维京城,誓要与京城共存亡。 有人要撤出盛京,前往投奔蒙古。 他们完全可以借机反客为主,吞并蒙古,等发展起来之后,再来报仇雪恨。 两派人员,一时吵的不可开交。 康麻子看着吵做一团的大臣,只觉得一阵心累。 他心如明镜,知道那些誓与满清共存亡的大臣们,也并非果真对大清忠心耿耿。 这些人,多半都是暗中早已投奔大夏之人。 他们自然不想让自己逃走了。 等幽州军团团将盛京围困住之后,他们甚至可以发动兵变,将自己拿下,然后献给冠军侯,必将是大功一件。 而那些要逃走,以图将来的大臣,也并不是真的想要以图将来。 他们只是贪生怕死罢了。 他麾下全是这等臣子,如何不亡国? 这会子功夫,康麻子忽然间想到崇祯临终所言: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最终,康麻子还是选择了后者。 他也不想死,更不甘心就此而死。 这一走,只不过是以图将来罢了。 他康麻子,还是会回来的! 接下来,康麻子制止了群臣的争吵,直接宣布退朝。 康麻子是准备走了,但是不准备在朝堂之上就说出来。 不然的话,怕是不知会遭到多少阻力,他未必就能走的了的。 哪怕是那些一心要走的大臣武将,他也不准备全带走。 甚至就连军队,他也不准备全带走的。 因为他十分清楚,幽州军三面围攻,他惟有足够果断,逃的足够快,才有可能逃脱。 一旦有所迟疑,必定会被幽州军追上无疑。 因此,这一次逃走,他就不能带太多人,招摇过市的逃走。 最终,康麻子决定,只带着自己三千精锐内卫。 大臣只带十人,至于他的嫔妃和子女,康麻子没准备带着。 在逃走的路上,妇人和孩子会拖累他们的速度。 计议已定,康麻子便让人暗中联络十个大臣,然后约定他们今晚从南门而走。 接下来,康麻子又命自己的三千精锐内卫去南门调防。 这个调动,虽然有些不正常。 不过因为幽州军马上大军压境,倒也没引起太大的怀疑。 而康麻子,则是换上士兵的衣服,混在内卫之中,跟着内卫,一道去了南门。 等半夜的时候,十个康麻子心腹大臣武将,全部到齐。 然后他们悄然开了南门,直接向南而逃。 到了海边,有船接应,会将他们送走。 然后转道向蒙古,寻求蒙古的庇护。 原本蒙古被他们满清收拾的服服帖帖,只能依附他们而生存。 前面许多战役,充当先锋的,都是蒙古兵。 不然的话,他们满清,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兵力消耗? 只是如今,他们满清就要覆灭了。 这一次前往蒙古,只怕就要寄人篱下了。 想到此处,康麻子不由黯然伤神。 只是如今,却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先赶紧跑路。 所幸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任何追兵。 等天亮的时候,他们早已远离盛京。 他们一路向海边狂奔而去。 且说到了第二日,盛京城中,终于发现,他们的皇帝消失不见了。 随着他们消失不见的,还有十个文臣武将,还有三千精锐内卫。 至此,朝中文武大臣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他们的皇上,竟然趁夜跑路了。 并且还抛弃了他们所有人。 这个发现,让整座盛京之中,一片哗然。 也让他们的士气,一下降到了冰点。 而其中少部分已经暗中被福察初升说服,暗中投降了大夏的文官武将,此时干脆不装了,摊牌了。 他们召集众人说道,既然他们的皇帝已经抛弃了他们,独自逃走了。 那么如今他们又在为谁效忠? 既然如此,何不向幽州军献出盛京,谋求一条活路? 众人皆怕死,况且如今还有人领头。 就算后人唾弃,左右也不唾弃自己。 想到此处,所有人都答允下来。 接下来,盛京大门大开。 盛京城中留下来的大臣们,派出使者来,前往幽州军献城。 贾琮得知消息,都被惊呆了。 他原以为,盛京虽然必定防守不住。 但是怎么也要等自己围城之后,他们装模作样的抵挡一番,这才羞羞答答的主动打开城门投降。 断然没想到的是,这些人,竟然连脸都不要了。 自己还没开始围城呢,他们便主动投降了。 不过这倒是省了许多功夫,也是好事儿。 不过,贾琮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入驻盛京。 君子行不危墙,坐不垂堂。 贾琮先派出大军去,彻底掌控了盛京城之后,这才进入到盛京之中。 进入到盛京之后,贾琮这才知道,原来满清的小皇帝康麻子,竟是趁夜逃走了。 怪不得他们的大臣会投降呢,这还真是有其君必有其臣。 柳湘莲和贾环听了,当即大喜。 忙请命要率部追赶,誓要拿下满清皇帝。 贾琮却是笑道:“不急,不需要你们出手,跑也就跑了。” “满清已经灭亡了,一个亡国之君罢了,还能成什么气候?” “更何况,说不定他幡然醒悟,又主动回来请罪了呢?” 柳湘莲和贾环,都十分不甘,但又无法违背贾琮的命令。 这两人,早在心里憋足了一股劲,要在覆灭满清一战中,赚取军功,从而封王拜相。 他们已经憋着劲的要当第一个攻入满清京城的队伍。 只是没想到,满清竟然如此不顶用,竟然主动投降了。 这一次覆灭满清之战,竟是让福察初升那个小白脸占了上风,获取了最大的军功。 且说康麻子带着三千兵马,经过两天奔波,终于来到了海边。 海边,早就事先准备好了大船。 船上,也早准备好了淡水和粮食,舵手和水手,都是船上现成的。 他们忙将战马牵上了船,然后所有人员也依次登船。 不多时,船只离开港口,缓缓行驶,驶入大海之中。 康麻子看着逐渐远去的陆地,忍不住长叹一声,心里忍不住百味陈杂起来。 然而,这份感慨没坚持多久,就被船上传来的一阵阵惊呼声所打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