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贾琮收到飞鸽传书传递来的消息之后,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红楼第五回中,探春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预示着探春将要远嫁。 根据分析,应当是被南安太妃收为义女,然后远嫁蛮夷之地。 而贾琮穿越之后,煽动蝴蝶翅膀,已经改变了许多剧情。 比方说,迎春就没有嫁给中山狼孙绍祖,而是嫁给了柳湘莲,婚姻十分美满。 秦可卿也没有死,贾环还做官封爵等等。 贾琮原本以为,三妹妹的命运,也当发生了改变才是。 没想到,历史的惯性,还是让探春又走上了被收义女然后和亲的道路。 这南安太妃也是可恶,自己有女儿,舍不得远嫁,偏要跑来收义女代替自己的女儿。 而你收谁不好,偏要跑到我贾家来,收三妹妹为义女。 贾琮对永隆帝和朝廷,也颇有些不屑。 大夏泱泱大国,又岂用牺牲女子的终生幸福的和亲方式,来换取和平呢? 更何况,从古至今,和亲从来都没有真正换取过和平。 和平,只能用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守护。 只是如今,他却也无法改变朝廷的决策。 不过,要让他三妹妹去和亲,自然是不成的。 想到此处,贾琮直接书写了一封奏折。 然后用飞鸽传书,传递了回去。 他好歹也是一个坐镇边境的节度使。 虽然还没有达到画地而治,拥兵自固的地步。 但若只是想要保全自己一个妹妹,也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 写完奏折之后,贾琮想了想,又给大师兄冯紫英写了一封信。 这两年,大师兄一直在南方公干,过年的时候也没有遇到。 若不是,早些将三妹妹的亲事定下来,也没有这么多事端了。 如今,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 几日之后,贾琮的奏折,呈送到永隆帝案前。 永隆帝打开看时,发现奏折上写的,正是南安太妃收探春为义女,要探春嫁入满清的事情。 贾琮在奏折中写道:末将在边境,屠杀满清士兵无数,今若将末将妹妹嫁入满清,岂非羊入虎口乎? 末将在边境浴血奋战,为的便是保家卫国,如今竟是连自家妹妹都保不住?还要让她嫁入满清和亲来换取和平? 若果真如此,这和平,不要也罢。 我贾家虎女,岂可嫁外邦蛮夷? 看到这里,永隆帝倒是觉得有些意思。 三国中,孙权曾为自己的儿子提亲关羽的女儿,希望两家能结成儿女亲家。 关羽不屑地说道:我虎女岂肯嫁犬子? 贾琮这一番言语,倒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安太妃收探春为义女后,倒是向永隆帝禀报此事的。 毕竟后面还要有封公主等事宜,不可能饶过永隆帝去。 而永隆帝当时也并不曾在意,左不过区区一个女子而已。 他倒是没有料到,贾琮对他这个妹妹,竟是如此看重。 荣国府落难的时候,他都不曾求情。 不过这都是小事,大夏又不是除了贾家女就没有其他女子了。 想了想,永隆帝便叫来夏秉忠,让他寻一个小太监,将贾琮的奏折,拿去给南安太妃看。 又让夏秉忠去查一查,贾琮和探春平日关系如何。 且说很快便有宫里太监,去了南安郡王府上,将贾琮的奏折,拿给南安太妃看了。 看过奏折之后,脸色大变。 其实如今南安郡王府,也是没落了的。 南安太妃为何要叫太妃呢?为何又事事都要她出头? 叫太妃的缘故,是因为她死了丈夫。 而几个儿子又不争气,支撑不起来。 因此碰到这等大事,她也少不得要亲自出面了。 而如今,永隆帝命一个小太监将贾琮的奏折拿给她看。 便足以说明了皇帝的态度。 此时,南安太妃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办差了事情。 她单知道荣国府没落了的,就没考虑过宁国府冠军侯了。 这倒也不全怪他,冠军侯和荣国府,其实并不亲近。 在荣国府被抄家的时候,冠军侯都没怎么搭理过的。 她只是没想到,冠军侯和那个三丫头,兄妹之情如此深厚而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