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而牛继宗两次派兵出战,两次被满清击溃,损伤惨重。 这两次战败,很快传回京师,在朝堂和民间,引起轩然大波。 民间百姓,越发惶恐。 朝堂之上,保守派重新占据上风,要求重启和谈。 而此时,寇相派系的主战派则是坚决反对。 寇相认为,即便要和谈,那也是在大夏打了胜仗之后的事情。 若此时再次提起和谈,必然会让满清狮子大开口,提出更过分的要求。 如此一来,在谈判桌上失去的,只会比在战场上失去的更多。 而秦相则是认为,这一切,都是寇相等主战派酿成的苦果。 若是一开始大夏同意割让代州,此时两国早就签署了停战协议,又何至于此? 而此时若再不及时和谈,及时止损,只怕以后将越发艰难。 两派官员,唇枪舌战,争执不下。 此时,就连永隆帝,都开始迟疑起来。 而就在此时,大夏月报,再次发行了一期增刊。 而这一期增刊,是针对这一次满清入侵的增刊。 这一次,增刊并没有免费,但销量,仍然比第四期的正刊,还要多了一些。 这一次增刊,几乎所有文章,全都是贾琮执笔。 因为这一次的增刊,毕竟是围绕满清入侵而来的,大观园诸女,并没亲眼见识过战乱场面,自然是无法写出震撼人心的文章来的。 好吧,其实贾琮也没亲眼见识过,但是他在后世,可是见过太多这样的文章了。 能够借鉴的文章,简直不要太多。 贾琮根据记忆,将后世描述小日子犯下累累恶行的文章,随便修改了一番,然后就直接刊登了出来。 所有读到这些文章的百姓,无不怒发冲冠,义愤填膺,恨不得吃这些畜牲的肉,喝这些畜牲的血。 而最后一篇文章,是贾琮最为用心所写。 这篇文章,先是摘选了苏洵的六国论。 六国之弊,弊在赂秦。 秦,虎狼也,岂会因为你今日割让三城,明日割让五城而满足? 最终还是将六国一一吞并。 割肉饲虎,无异于与虎谋皮,只能落得个慢性自杀的下场。 然后贾琮又列举了宋朝的例子。 宋朝面对蒙古铁骑的进攻,处处忍让,然则最终仍旧被蒙古所灭,然后在中原土地上建立了元朝。 而在元朝,中原百姓,只是处于最底层的四等人。 一个一等的蒙古人,杀一个四等的南人,并不会触犯律法。 南人在异族统治之中,几乎如同猪狗。 并且蒙古在攻打南宋的时候,动辄屠城,犯下累累恶行。 如今满清蛮夷,其暴虐残忍之处,比之元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满清果真攻打过来,大夏将有多少百姓会惨遭毒手? 即便侥幸存活下来,也势必沦为猪狗。 子孙后代,世世被欺压剥削。 而对朝中高官来说,他们只需要及时改换门庭,就可以继续在新朝为官。 南宋有名有姓被计入史册的投降元朝的武将文臣,就有一百多人之多。 他们仍然可以高官厚禄,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如今朝堂之中,多半高官,都主张求和,难道这些博学多识的老大人们,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京城百姓,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不由越发怒发冲冠起来。 怪不得朝廷这么多官员想要议和。 原来他们是怕了,根本就没想过真正要和大夏共存亡,没想过真正要和满清决一死战。 一旦满清果真打过来的话,他们一转身就可以投诚新主子,继续当他们的官,享受着荣华富贵。 而最终遭难的,还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啊! 因此,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大夏月报所到之处的百姓,无不对秦相等官员,破口大骂。 当日,皇宫之中,永隆帝也看到了当日发行的大夏月报的增刊。 等永隆帝看完最后一篇文章之后,他放下手中报纸,忍不住自嘲道:“没想到,朕竟然还没一个年轻人看的清楚。” “朝中百官,皆有退路,然则朕作为一国之君,是必然没有退路的啊!” 而以秦相为首的保守派,回家之后,看到报纸,听到所有百姓几乎都在骂他们为卖国贼的消息,直被气的一口老血好悬没吐出来。 贾琮这个黄口小儿,简直欺人太甚! 竟然将这卖国的屎盆子扣到他们头上! 这让他们无比愤怒,同时心里也是惶恐不已。 实在是因为,贾琮文章中所说的,全都是事实啊! 他们何尝没有想过,若满清果真攻打过来,大夏果真抵挡不住,他们便直接改换门庭,去当满清的官也是好的。 如今被人直接拆穿了他们的心思,他们如何能不恼羞成怒? 于是,第二日,无数的弹劾奏折,如同雪花般飞入内阁。 很快,便是被送到了永隆帝面前。 见了这些奏折,永隆帝脸上,不由露出一抹冷笑之色。 第二日早朝的时候,永隆帝宣贾琮进殿自辩。 一般情况下,官员被弹劾之后,都会被宣进殿,有一个自己辩解的机会。 而其实,永隆帝也可以直接将这些弹劾贾琮的奏折留中不发,强行压下这件事情的。 他之所以召贾琮进殿自辩,就是永隆帝发现,这个年轻人胆子极大。 一些他不方便说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借这个年轻人的口说出来。 宁国府中,贾琮接到圣旨之后,脸上并没有丝毫惊讶之色。 早在写文章,发增刊的时候,贾琮便是料到会有这一日。 这一篇文章一出,贾琮可说是得罪了以秦相为首的所有投降派。 这并非明智之举。 然则,如今战乱将起,最要紧的,还是手握兵权。 得不得罪这些投降派,反倒在其次。 而这一次皇上召其进殿自辩,也正是贾琮入伍的大好时机。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宁国府中,梅夫人还有林黛玉、薛宝钗并一干丫头,都十分惶恐。 贾琮被弹劾,这一去,福祸难测,她们心里如何能不紧张? 贾琮则是笑着对她们说道:“娘、娘子,你们不用担心,我很快就会回来,在家等我。” 说罢,贾琮上了车,直奔皇宫而去。 不多时,贾琮便来到皇宫之外,很快便被引入到金銮殿中。 “微臣参见陛下,叩请陛下万福金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