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后,但凡有什么事情,户部尚书就会跑到永隆帝面前哭穷。 户部尚书认为,皇上就不应该拥有自己的小金库。 什么内帑国库的,统统都应该是大夏的。 因此,虽然胭脂水粉生意获利颇丰。 但是永隆帝着实没存下多少钱。 而这一次,永隆帝再从内帑中掏出五万两银子来。 而永隆帝所说的两位王爷,是忠顺亲王和北静王。 永隆帝一朝,原本就只有义忠亲王老千岁,还有忠顺亲王留在京城。 其他亲王,都去了封地。 而外姓王中,原本四王八公中的四王,其中三位都是降爵袭爵,如今早已不是王爷。 唯有北静王一人,还袭着王爵爵位。 永隆帝说完之后,忠顺亲王不由出列说道:“陛下,臣弟妻妾成群,子孙满堂,花销日繁,收入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臣弟家里穷的快揭不开锅了,唯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饱饭。” “不过既然要赈济灾民,臣弟也不能小气,臣弟愿意砸锅卖铁,变卖家产,捐出五百两银子来!” 听忠顺亲王哭穷,底下文武百官,不由都是暗骂一声不要脸。 这忠顺亲王,深得太上皇喜爱,他的封地最为富裕。 并且这些年来,赏赐也多,忠顺亲王还插手了许多生意。 并且忠顺亲王喜欢排场,其王府奢靡程度,简直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他竟然有脸说一家人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饱饭。 不过既然有忠顺亲王在前面打了样,那他们就都好办多了。 他们自然不能比忠顺亲王更高,自然要再低上一等才是。 听忠顺亲王只出五百两银子,永隆帝脸色也不好看,他只微微点头,连话都懒待多说一句。 忠顺亲王之后,北静王说道:“陛下,臣愿捐一万两银子。” 听到这个数字,永隆帝赞许地点头说道:“好!” 在忠顺亲王之下,秦相出列说道:“臣家境贫寒,愿意捐献五百两银子。” 秦家在大夏也是顶级世家,良田就有几万顷。 然而秦相也只捐五百两银子。 其实,倒也并非秦相不愿意多捐。 而是上有忠顺亲王打样,下面他又要为百官打样,因此他捐五百两,倒是刚刚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