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平的幽州军和曹操的兖州军退出南阳,而南阳郡以棘阳和涅阳为分界线一分为二,张绣获得了包括宛城在内的二十县作为休养生息之地,刘表则继续拥有以南的十七县作为荆州的北大门。 随着协议的达成,各方兵马该换防的换防,该撤兵的撤兵,南阳的战事就此戛然而止, 四战之地徐州再次成为天下的焦点。 二月末,徐州四大家族之一广陵陈氏不战而降,袁术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富庶的广陵,使得淮南、广陵、江东连城一片。 三月,当曹操将新编的主力从河南、南阳、东郡等地集中到徐州前线的时候,十余万淮南军已经占据了广陵郡、下邳国全部,彭城国、东海郡大半,随即曹军与袁军在彭城展开大战! 同样是三月,从南阳战场上撤下来的荆州军在进行了修整和裁撤,之后剩余的六万兵马,继续在诸葛亮的统领下,由复阳出郎陵,直扑汝南,江夏方向,镇守西陵的黄祖在接到刘表的命令之后,起兵三万,进攻淮南以为策应。 连续两载十余万兵马的损失,就算是根基深厚的袁术也终于有些吃不消了,在兵力领域罕见地出现了兵力不足的状况,适逢江东山蛮叛乱,孙策无力支援袁术作战,在两大诸侯的夹击之下,为了确保自己的根基汝南与淮南不失,袁术不得已从徐州抽调部分兵力。 随着袁术的兵力调动,以诸葛亮和黄祖为帅的袭扰汝南与淮南的两路荆州军,也停止了攻势,而是修建营寨加固防御,开始了和淮南军的对峙。 此消彼长之下,曹操和袁术在彭城到郯城一线形成了相对平衡的态势,随着各种外界干扰影响的减小,曹操和袁术最开始扩充兵员,补给粮草,开始在彭城到郯城展开拉锯战。 惨烈的战事从三月一直持续到五月,几乎每天都会有数百近千人的死伤。 当时间进入建安元年六月,双方都付出了数万人的损失之后,相持不下的两方终于停止了惨烈的拉锯战,开始在彻底成为废墟的彭城附近对峙。 在双方进入对峙状态的同时,六月江淮地区开始降雨,七月沛国、彭城国、琅琊郡、东海郡、泰山郡等地连降暴雨,随之而来的是包括沂水、沭水、泗水、淮水等河流水势暴涨! 无论是袁军还是曹军的大营都几乎被浸泡于洪水之中,无奈之下,曹操和袁术同时下令撤兵,为在徐州进行了半年之久的战事画上了一个句号。 随着徐州战事结束,大汉的土地上暂住又进入了一个平静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