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巡视工坊-《大唐攻略指南》


    第(2/3)页

    因为工业区的兴建,渭水上游这一段河道也开始繁忙了起来,看到这里的景象,李恪才想起,先不说长安到洛阳的驰道如何,自己工业区到长安的驰道还没有修呢!

    过完年之后这边的工坊一直在扩充产能,香皂那边供货量持续上升,李恪当初计算的日赚千贯还是保守了,五月份最新数据当月每天生产的数量已经每天能赚一千三百贯了。

    仅仅这一项一年就能给李恪带来五十万贯的收益。

    第二块就是白糖厂了,南方去年被贬去的李道彦自己拓荒二十万亩种了甘蔗,然后还通过许诺收购等方式让当地百姓多种了百万亩,今年李恪白糖厂就能大规模的扩产了。

    印刷作坊倒是没有怎么扩大,只是增加了一倍。

    李恪心心念念的造纸总算成功了,印书的价格也降到了一本十二文的样子,大唐月刊每月的销量已经到二十八万了,至于另外两本却只能在几千本徘徊跟大唐月刊完全没法比。

    至于其他书籍的印刷业务开展的都相当不错,每天都有人拿钱来找李恪的工坊印书。

    没错,这个时代写书不仅没有版权费,还要自己掏钱印刷,余七安给的价格是一百本起印价格二百文一本,一千本为一百八十文,一万本为一百六十文。

    至于再往上还真的没人问过,这个时代没人觉得自己的书能卖出一万本以上的,大部分人印书的目的其实就是装逼然后送给亲朋好友而已。

    一百本书不过二十贯而已,能读的起书的都能印的起。

    除

    了三个赚钱的行业之外,钢铁厂那边已经起了四座高炉,第五座已经在挖地基了。

    这边虽然还没有赚钱,也已经能自负盈亏了,这还要感谢李世民的大额盔甲订单,首批一万件,一件需要甲片一千八百多片,重四十斤的样子。

    一万件四十万斤,李恪是按照市场钢材的价格给加工的港片,一斤钢也就赚个五十文左右吧,一万件就赚了两万贯而已。

    这个真不多,一个甲片也就才赚一文钱多一点的净利润而已。

    李恪主要做的是长久的生意,以后还指望李世民订购第二批第三批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