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马曹-《大唐攻略指南》


    第(2/3)页

    这个就需要对人员信息的精确掌握和高效的传递,没有大量读书人参与肯定不行。

    还有很多工艺和技术上的事情,光靠工匠口传心授,一些独门技术人出了意外也就失传了,而且培养人才速度太慢。

    要是有足够的会写字的人把这些知识登记下来,编成书,研究原理,形成理论,将来开设专门的学校教授,才能使技术传承不断越来越好。

    还有报社那边,李恪一直计划把报社的分社办到大唐每一个道甚至每一个州,甚至各藩国也设立分社。做到情报的全覆盖。

    可是前一阵子别说到处设分社了,长安这边出月刊好多都是印书的校队兼职的,要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诟病他的长安月刊太粗俗了。

    现在有人了这个计划还是要继续实施的。

    养信鸽的人也找到了,正在找信鸽规划情报传递线路,这要招募的人不仅要认字还要忠诚。

    其实有线电报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通过一个电路的不停闭合断开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但是这玩意铺设起来成本高啊,维护成本更高,而

    且蓄电池技术李恪不太懂,搞个水力发电机?连制氧的发电机都搞的磕磕绊绊的别说那个了。

    还有那些远离长安的矿山,也需要人去管理还有巡查,要知道矿山要是管不好,矿工可是会***的。

    矿上为了方便管理都会找一些狠人,下面管着一帮子卖力气的,不能好勇斗狠真的管不住。

    这好勇斗狠的,都喜欢结交朋友,拉帮结派,然后欺凌普通矿工,矿工被逼急了一造反,那乐子可就大了。

    要不然矿场附近必须驻扎军队呢,即是为了防止别人闹事,也是为了防止矿工闹事。

    李恪的工钱给的是足,伙食保障也有标准,只要看住哪些矿头别克扣,一般不会出乱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