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乐间兄莫慌,小弟救你来了!” 只听一声大喝,众人连忙朝后望去。 乐字大旗陡然竖起,乐乘带着嬴华和子仪以及三万弓弩兵出现在高地山丘之上。 …… 赵括一进入雁门关便蹬上城头,与廉颇汇合。 廉颇一生经历过无数大小战役,但只有今天在见到赵括的那一刻,一双老眼溢出浑浊的泪水。 “安国君……” 廉颇喊出这个称呼,竟然一时有些哽咽。 雁门关是阻挡匈奴人的唯一关隘,其对于赵国的重要性自不必言说,若不是赵括及时赶到,恐怕老廉颇将因为决策性失误,而痛失雁门关,就算此战侥幸活命,也无颜面见赵王,只能饮恨自裁以谢罪。 “老将军还望见谅,路上遇到点小事,险些误了大事。” 赵括说着便上前握住了廉颇的老手。 廉颇激动地摇头微笑道:“不晚不晚,安国君来的正是时机。” 赵括笑笑不置可否,抬头看向关外道:“老将军请看!” 廉颇连忙起身顺着赵括的目光望去。 此时乐间已经带着人马杀了出去,正在用连弩狠狠教训着头曼的匈奴兵。 廉颇惊喜地问道:“他们手中的弩箭为何如此厉害,竟能对匈奴人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呵呵。”赵括一笑回答道:“此为连弩,可连发十矢。” “连发十矢?!” 廉颇一听,赶紧仔细查看,果然那些匈奴兵想要冲锋,奈何却不得寸进,来一个死一个,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好啊,这是在太好了,简直犹如神助!” “哈哈!” 赵括和廉颇相视,畅快地大笑起来。 随即赵括一挥手:“吩咐下去,把神兵抬上来!” 但此时廉颇的注意力还在乐间与头曼的战斗中,嘴中不停地啧啧称奇,已经完全沉浸其中,对赵括的话置若罔闻。 多少年了,他何曾打过如此畅快淋漓的战斗,只见乐间杀的那些匈奴人毫无还手之力,己方却根本没有半点损伤。 然而当头曼率领大军如潮水般撤退时,乐间一马当先追了上去,使得廉颇似乎看出了不妙,连忙扭头对赵括喊道:“安国君,快鸣金,匈奴人狡猾,当提醒乐间将军小心有诈。” 赵括也深深地望了一眼,无奈苦笑摇头:“此刻鸣金恐怕来不及了,这乐间是杀疯了,憋了这么久,恐怕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可如何是好?” 望着这些矫健的重骑兵,廉颇怎么会舍得袖手旁观? 赵括淡淡道:“不过也好,此举当可为吾等争取时间。” “争取时间?” 廉颇疑惑地一回头,彻底愣住了。 只见一架架床弩被徒夫抬上城头,又在各个将作的亲手操作下,逐步完成了组装,甚至还有一些黑黢黢的铁疙瘩,也随之被架起,朝向关外。 “这,这是何物?” 赵括笑着解释道:“此为红衣大炮,而那些老将军自然认识,便是韩国床弩。” “红衣大炮?床弩?”廉颇满脑袋的问号,对赵括问道:“怎么?你把韩国灭了?” “哈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