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深知此中险恶的三人一阵沉默,都在各自想着对策。 但最终二老却把目光看向赵括,不怀好意地呵呵一笑道:“怎样,贤侄你该出手了吧?” 赵括一脸懵逼。 如何?都得惯了赵括的力挽狂澜,一到关键时刻,就懒得多想,把希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 赵括表示很冤枉,现在他也在苦思对策呢。 赵括两手一摊:“既然避无可避,那就跟他们打喽,只要让魏国吃个惨痛的教训,其他的诸侯自然就老实了。” 廉颇闷闷不乐:“如此一来,又是一场困守战呐。” “为什么是困守战?”二人十分不解,异口同声。 廉颇无奈苦笑:“呵,都知道我赵国是只肥羊,他们又已穷地只能动兵,不是困守战还能是什么?” 他的意思二人明白了,若是想让对方知难而退,那就凭借手里足够的钱粮耗死他们,等久攻不下,自然就会退去。 但是赵括可不会这么想,当即道:“老将军错了,越是这种三面埋伏的局面,越是要打一个漂亮的围歼战,誓要打出骨气,打出我大赵的威风才行,否则不足以震慑其他诸侯。” 听赵括这一说,二人抬头看向赵括。 廉颇一想的确是这么个道理,蹙着眉道:“但想要这个效果,可就是难上加难啊!” 蔺相如也道:“如今虽然邯郸城人多,但无可用之兵,他们皆来自四海,又如何敢让他们搅进来,乱我军心?” 说白了,赵括忙活半天,眼下还是没人。 赵括沉思着,眼睛来回动了几下。 “老将军,如今西北的蛮夷部落是何部为首?” 廉颇一愣,抬头看向赵括身后的版图道:“狄戎部落错综复杂,族群足有四十多支。” 说着廉颇便走上前去,赵括连忙转过身来,听他细言。 廉颇则拾起案上短剑,一一为二人指道:“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近百年时间,西戎部落对我大赵可谓俯首帖耳,也有一些蛮夷逃到燕赵之地成为属民,只有小股骚扰,从未像今日这般大举进犯,此次尤以匈奴在西北部声势最大,几年时间屡次兼并了十几个小的部落,势力范围也一举超过了东胡,成为狄戎中最大的部落。” 说着廉颇在版图上画下大大一圈,竟然全是匈奴人的势力范围。 蔺相如蹙眉道:“我听说秦国也在努力与狄戎抗衡,他们为何会容忍这匈奴一家独大?” 廉颇一声冷笑:“哼,若不是当年秦穆公平定西戎,现在秦人定然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指望那帮秦贼抗击匈奴,恐怕到死都看不到了。” 赵括摇头道:“也不尽然,秦国现在的策略是拉一派打一派,义渠王不就是很好的先例嘛。” 当年秦国被义渠压的死死的,就连宣太后也给义渠王当了三十年的情妇,才使得义渠和秦国相安无事共处了一段时间。 但是当秦国发展壮大起来的时候,宣太后亲手杀了义渠王,一举将义渠纳入秦国版图,可谓是养敌自重的高手,其杀伐果断才得以被世人知晓。 蔺相如却苦笑道:“奈何秦国解决了义渠之后,便安心发展秦国国力,对再往北的林胡置之不理,这是铁证。” 赵括心念一动,问道:“我听说,秦国在西戎边关驻扎了四十万大军镇压,可有此事?” 这话说出来,让廉颇和蔺相如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贤侄啊,道听途说不可信,若是那秦国真有四十万秦军,又怎么会眼睁睁看着秦国接连败退而坐视不理,此等谬论不听也罢。” 廉颇也道:“太昌君还是太天真了,此等谎话不攻自破,你怎么能轻易相信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