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赵丹两手一摊:“即无钱粮,战乱四起,那可如何是好?” 谁料赵括早就等他这句话呢,拱拜道:“启禀帝君,臣有一计,可解钱粮之困。” “哦?果然还是括爱卿最懂寡人,快讲。” 赵括起身道:“若想让文武百官乖乖上缴私库,只需帝君下一道旨令即可。” “什么旨令?” 就连蔺相如和廉颇都感到诧异地望向赵括。 赵括言道:“无他,只有四字,卖官鬻爵耳……” 三人同时惊掉了下巴:“什么?卖官鬻爵?!” 蔺相如连忙劝道:“括儿,你是不是疯了,怎么可以给帝君出此等祸国殃民的计谋呢?” “是啊,如此一来,我大赵朝廷的体统何在?岂不是要把天下祸害地民不聊生?” 赵丹则一脸迷茫地看看三人。 难道这是三人唱的戏,怎么越听越像是赵括早就给自己画好的圈圈,等着自己往里跳。 其实他们三人哪里知道,赵括所掌握的钱财是最多的,一旦开启这种模式,便是赵括对朝堂上错综复杂关系网的大洗牌。 想要一举奠定朝堂势力格局,这一步就必须迈出去。 然而赵括也明知,这会是对国家政治系统的一次摧残,相当于因此为赵国开启了一扇地狱之门,一不小心,就会引来灭顶之灾。 随便一个诸侯想要在赵国朝堂上安插眼线,只要花费重金,就能混个一官半职,甚至可以封侯拜相,直接决定赵国的生死存亡。 这个办法的弊端,赵括当然十分清楚,还特意回忆了一下历史上的类似事件。 卖官鬻爵这个概念,应该是战国后期发明的,《管子》言:上卖官爵,十年而亡。 大徒弟在《八奸》里也说过: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是以贤者懈怠而不劝,有功者隳而简其业,此亡国之风也。 但历史上卖官鬻爵最成功的,就应该属秦国了。 商鞅变法中就有提到“粟民粟爵”的理念,也就是在大灾之年,你若贡献粮食,我就送你一级爵位。 不过,即使如千古一帝秦始皇,也只卖爵,不卖官。 这三位哪里会想到,赵括竟然敢连官爵一起出售。 若想将这个办法推行出去,就必须征得在场三位的一致同意才行。 赵括对此却是志在必得。 “三位,请听我细言。” 廉颇一挽袖子:“好,你说。” 赵括慨然道:“所谓卖官鬻爵必亡国这个传言,在下另有理解。” “官爵待价而沽,切记,价乃天子所定,换句话说,卖不卖得是天子说了算,请诸君注意,官爵乃贵,钱两无忧啊。” 听到赵括一说,赵丹茅塞顿开,欣然道:“按照括卿的意思,又与封赏何异?” 赵括两手一摊:“本来既是如此。” 蔺相如仍很不理解道:“可若是旨令下达,岂有拒收钱粮之理?若拒之,唯恐失信与天下,如之奈何?” “哈哈……” 财大气粗的赵括仰头大笑起来,随即看向蔺相如道:“伯父所虑不假,不过晚辈还有一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