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诚然。” “大明现行之制度并无问题。” “也是目前最契合大明、最适合大明的制度,但就如夏学士所说,天下方兴未艾,百废待兴时的政策制度,跟天下已初步摆脱战乱,开始迈向崭新的时代是不同的,亦或者说” “大明之前的政策,本身就是用来过渡的。” “只不过过度的太好,以至让人流连反忘,乐不思蜀,不愿轻易改变了。” “然世人都能有惰性、有惯性,唯独朝廷必须要时刻保持理性,要时刻去做出最为正确的判断,因为朝廷决定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事,落到实地后,就可能会演变成一件天大的事。” “善变不是好事,但一成不变,同样不是好事。”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如今大明已坐稳了天下,也依靠着早前的制度,得了民心,让天下重新恢复了正常秩序,并借此建立了一套独属于大明的新秩序,但这种秩序,本质上,还是带着一点‘战乱’时的影子,过于强调勒紧裤腰带,为扫清天下鞑辱做牺牲了。” “而今北元仓皇北逃,朝廷枕戈待旦,不需数年,便可收复东北,更可马踏连营,长驱直入,杀入草原腹地。” “攻守早已易形!” “朝廷的确该为天下安定后的走时做一定准备了,不然等到大明彻底扫清外患,却依旧沿袭着这套体制,却是给人一种‘没苦硬吃’,而且这种牺牲,却也惠及不到朝廷,反倒让各方怨念加深,这实有些得不偿失。” “因而臣建议,可适当考虑夏之白的观点,酌情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以便于日后天下彻底安定,大明能及早的从冲突转向更好的民生发展。” “臣的个人之言,请殿下勿见怪。” 朱同恭敬的朝朱标一礼,又朝夏之白点了点头。 随后回到了原位。 朱标笑着道:“肺腑之言,孤记住了。” “可还有爱卿另有看法?” 朱标看向其他官员。 有朱同率先开口,还为他们打破了冰点,并为他们指引了方向,其他人紧绷的心神,一下放松不少,毕竟只需沿着朱同提供的方向开口即是。 既不讨好,也不得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