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洪武十九年。 这是一个冷冬,大雪封路。 但应天府的民居中,却并未感受到太多寒意。 此刻,东宫。 朱标将一众户部官员召集到了一起。 同时也叫来了夏之白。 距离郭桓案事发,已快一年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依旧空缺着,只有左右侍郎被补齐,还都是年轻官员,仅有的老臣,而且也算是夏之白的熟人,一个是赵勉,另一个是杨靖,都是同期科考的学子。 除了他们还有朱升之子朱同。 见到夏之白到场,其余官员都面面相觑。 作为大明的名人,夏之白之名,他们是如雷贯耳,也早就见过很多照面,只是殿下召集户部官员,为何要把夏之白给叫来?而且在他们绝大多数人心中,夏之白都是刺头的代名词。 若是可以,他们更愿敬而远之。 唯有黄子澄。 他站在前方,带着几分冷色看着夏之白,他一直对夏之白不对付,尤其是科举中,夏之白的横空出世,将他挤下了一甲,只能成为二甲第一,他心中腹诽了许久。 尤其后面,夏之白跟花纶、练子宁走的很久,还帮两人不少,让两人仕途都通畅不少。 而他分明受了最多委屈,却什么都没得到。 心中自有不快。 不过在翰林院潜心修学,他也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后靠着自己的才华,得到了殿下的赏识,继而开始在户部任职,虽官职不是很高,却已在东宫有任职,朝中并无多少人敢轻视自己了。 但夏之白每在朝堂一日,他心中就别扭一分。 因为他觉得夏之白的一切,都是踩着他的脑袋扬名立万的。 黄子澄冷哼一声,快速将目光移开。 并不愿引起夏之白注意。 他是对夏之白不快,但在朝中一些时日,早就学会了一些隐藏情绪,而且这次是殿下将他们召集来的,在不清楚具体什么情况时,贸然的挑起是非,无疑是十分愚蠢的事。 赵勉跟杨靖对视一眼,眼中露出一抹凝重跟警惕。 夏之白的到场,让他们有种不安之感。 夏之白实在‘名声在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