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任何制度的改变都牵涉到钱权。 哪怕是新增一个人,或者是免除一个人,都会涉及到钱粮。 而大明的制度本身就收不上来钱,日常的农税,连朝廷的正常开销都维持不了,还需要茶马盐铁来补充,但据夏之白所知,大明的茶马盐铁,一年也就能收上三百万两上下,相较于大明沉重的财政支出,根本就入不敷出。 最终. 只能无限度的加赋! “殿下想解决钱的问题,则必须先明确一点,钱是什么?”夏之白缓缓道:“从历史来看,世上其实是没有‘钱’的,只是后面以物易物越来越不方便,因而就有人开始用贝壳等物品作为等价交易的锚点。” “而后又一步步演变为铜钱,银两,黄金等。” “如今大明认可的钱只有洪武通宝,还有便是白银,黄金,甚至黄金还是不容许流通的。” “大明目下是缺铜的。” “因而就宏观来讲,大明的经济是萧条的。” “因为钱币的流通不充足。” “因而地方更多的还是用粮食、布匹等做等价替换,当然大明还有一种钱,就是已形如废纸的‘大明宝钞’,就我个人而言,大明的经济制度近乎是一片废墟,只管杀,不管埋,只有眼前利,没有长久计划。” “据实而言。” “大明对天下的经济情况了解的一塌糊涂。”夏之白的言语很犀利跟冷漠。 他并没有说谎,大明对天下的经济运营情况,的确是非常差,只知道收税,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经济状况,这样的运行制度下,大明的经济又怎么可能好的起来? 李景隆蹙眉道:“夏学士,你这话是否言重了?” “言重?恰恰相反。”夏之白摇头,他看了眼李景隆,漠然道:“我说的恰恰是太轻了。” “天下所有人都知晓,大明缺钱,尤其是缺铜钱,但大明对此没有做出任何动作,既没有在天下广寻铜矿,用以填补铜钱的不足,也没有花心思建立一套对天下透彻的统计体系,就任由这个毒瘤存在,并一步步壮大。” “这在我看来,简直是难以置信的。” “准确来说。” “朝堂上下官员,其实是不知,天下缺多少铜钱的。” “正因为不知,所以才不敢轻举妄动,就算有官员提出让官府多开铜矿,填补铜钱的不足,亦或者是对天下粮食布匹进行一个具实的换算,但大明都还浮于表明。” “无人上心,无人在意。” “大明的官员,一进入政事堂,全都忙的不可开交,但具体忙了什么,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清,反正就一直闷头在处理着各种奏疏,各种鸡毛蒜皮的奏疏始终处理不完。” “但真正该关心的却无人提及。” “朝中的文官,一说就是以史为鉴,以史为诫,张口圣人之言,闭口仁义道德,但宋代一年的白银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而大明连收上一千万都费劲,问题出在哪?” 第(2/3)页